從被動處置到主動預防丨大疆機場高效監測,覆蓋自然資源多場景在自然資源調查領域,傳統衛星影像核查與人工現場勘查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但其存在分辨率不足、時效性差、效率較低等問題,成為制約自然資源管理的瓶頸。 大疆機場無人值守設備具備全時全域自動化監測能力,通過無人機高精度、高頻次、高時效的數據采集,讓自然資源要素常態化管理得以實現。 近年來,多地自然資源部門采用大疆機場方案,推動自然資源監管從“被動處置”向“主動預防”的智能化升級。以下以唐山、武漢、咸安為例,聚焦大疆機場3在礦山巡查、地災監測、土地批后監管、耕地保護和國土變更調查五大場景的創新應用。 ![]() 河北唐山 103臺機場覆蓋全市礦山 高頻次監測盜采易發區 河北唐山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51種礦產,分布于286家固體礦山及10個涉礦縣(市)區。為強化礦產資源保護,唐山市構建“人防+機防+物防”監管體系,嚴厲打擊非法采礦行為。 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引入103臺大疆機場,監測礦區面積約5300平方公里,實現全市286座持證礦山、1062個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及1308個盜采易發區域100%覆蓋。 ![]() 大疆機場3全天候24小時值守礦山,配備的Matrice 4D系列無人機支持智能航線,可快速檢測違法闖入礦區的挖掘機、卡車、小汽車及紅外異常溫度點,實現飛行、檢測、提示、記錄全自動化作業,精準發現異常行為。 ![]() ![]() 去年11月,無人機巡查時發現破碎錘作業疑似破壞山體,系統立即觸發自動報警,通過移動端實時推送線索至責任人員,1小時內完成現場核實與處置。 ![]() Matrice 4D無人機具備高精度測繪能力,通過高頻次建模作業,司空2平臺基于多期實景模型疊加對比,精準識別礦區地表變化,定位盜采區域并自動計算位置、范圍、方量等數據,構建不可篡改的實景三維證據鏈。 ![]() 2024年9月以來,唐山礦區大疆機場劃定巡查航線550條,飛行5.2萬架次,巡查點位16萬次,建圖33萬張,構建三維傾斜攝影模型1萬余幅,覆蓋約4800平方公里,及時查實多個疑似線索。 大疆機場全天候動態監測顯著提升礦區監測頻次與效率,實現違法行為早發現、早制止、精準處置,助力礦區從“治理”向“智理”升級。自礦山資源綜合監管平臺部署后,唐山非法采礦問題動態清零,經驗獲自然資源部及河北省黨委政府領導肯定。 湖北武漢 56臺機場高頻巡查耕地 自動作業實現國土變更舉證 2024年,武漢市測繪研究院部署56臺大疆機場,覆蓋中心城區、開發區等區域,結合“城市智眼”系統,重點賦能耕地保護、國土變更調查等業務。 武漢耕地面積廣且分散,侵占行為隱蔽性強,難以及時發現處置。當地通過大疆機場構建三級智能巡查機制:疑似圖斑天天看、毀耕行為周周巡、耕地變化月月比。 ![]() ? 毀耕行為,重點防控:無人機每周定向拍攝重點監測區域影像,及時發現并處置毀耕行為; ? 耕地變化,全域掌握:大疆機場每月開展動態監測,基于二三維模型智能提取變化區域,實現耕地變化“一圖盡覽”。 ![]() 在國土變更調查中,大疆機場輔助各區開展外業圖斑舉證工作。“城市智眼”系統從省國土云平臺獲取年度變更圖斑數據,工作人員遠程規劃航線,無人機自動采集照片并上傳至省國土云平臺,實現高效、及時的國土變更調查。 ![]() ![]() 湖北咸寧 19臺機場快速識別地災隱患 無人機賦能土地批后監管 2024年,湖北咸寧市咸安區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引入19臺大疆機場,結合“國空智眼”平臺,實現數據采集從傳統人工到無人化自動更新及全流程數據自動處理的轉變,推動自然資源精細化、智能化管理。 ![]() 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大疆機場3對重點區域開展高頻次、多角度巡查,獲取隱患點全景影像及二三維數據,記錄地形地貌、裂縫分布等特征,通過模型對比分析坡度、高差等參數,精準識別滑坡、泥石流風險區域。 相關數據實時共享至基層治理終端,一線人員可快速確認處置,“可視化采集-智能分析-協同處置”的閉環管理模式顯著提升地災防治精準性與響應速度 ![]() ![]() 在土地批后監管中,咸安區利用19臺大疆機場對全區批后土地開展高精度監測,工作人員將無人機采集的精細化三維數據與規劃圖紙比對,及時發現問題,確保土地及時動工開發,避免閑置和低效利用。 ![]() 目前,大疆機場已實現131個批后土地全面監測,對36個已開工用地項目全天監測,24個完工項目自動化竣工測量,為國土空間精細化管理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