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無人機助力威海建設智慧城市


車輛行人清晰可見,各大街區一覽無余……在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隊警務航空大隊的大屏幕上,一幀幀空中俯瞰城區的動態監控圖像實時傳回,全城狀況盡收眼底。“警務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我們還為專項督查、環境整治、應急救援等13大類共33項政務工作服務。”大隊長王慶說,“這種集約型政務航空應用管理工作,是威海建設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警用無人機作為一種新興的警務航空力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早在2013年,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隊就著手發展警用無人機,也相繼在反扒、禁毒、安保等工作中使用,收到了奇效。“比如說集市上的反扒,民警不僅要跟蹤、抓捕,還需要拍攝取證,否則很難給案件定性。無人機在上空能精準地跟蹤扒手,并能清晰地拍攝下他的作案過程。”王慶說,警務航空大隊目前已建立與110接處警、信訪維穩、大型活動安保等業務合成作戰機制19項,“涵蓋了主要公安業務”。



2019年6月,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隊警務航空大隊正式成立,成為全國首個正式列編的無人機警務航空大隊,也成為山東省首個警用無人機培訓基地暨戰法研究中心。王慶解釋,“成立警務航空大隊,打造集約型、專業型無人機警務航空模式,是為了避免各警種重復建設、各自為戰、專業不精等問題。”



今年1月份,警務航空大隊又多了一塊牌子——威海市政務航空應用管理辦公室,它在支撐全市警務實戰的同時,也服務于城市治理和經濟建設,建立起了“航空隊專業支撐、多部門協同聯動、信息化合成作業”的政務航空應用模式,實現了“警政一體、資源復用、服務全市”的效果。

不久前,威海市住建局主動聯系了警務航空大隊。原來,環山路已通車數月,沿途綠化工作正穩步推進,但僅憑地面巡查來判斷綠化效果如何,耗時耗力還不全面。警務航空大隊立即派出一架固定翼無人機,對環山路沿線進行巡查。“一個架次飛行一個多小時,活就干完了。我們只需要坐在大屏幕前看就行。”王慶說,“無人機就是城市上空的‘眼睛’,服務于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

今年以來,警務航空大隊的無人機在精致城市建設攻堅突破行動、揚塵治理、鄉村振興、松材線蟲病防治、森林防火等政務工作中頻頻起飛,尤其是在山火救援、海上險情處置等重大應急任務中立下頭功。該大隊目前跟住建、林業、應急等34個部門明確了政務航空工作組織領導和常態聯系機制。

眾所周知,無人機通信受制于地形環境,無法大范圍飛行作業。但在威海,這個問題不存在。“它能飛行1.5小時,航程七八十公里。”王慶指著一架機翼長2.5米的固定翼無人機說,“它能從威海飛到文登,在樓頂降落,換塊電池后再飛回來。”不久后,一架續航能力更強的固定翼無人機也將“上崗”,“能飛行2.5小時,飛行范圍可覆蓋威海全域。”

在實際應用中,警務航空大隊與一家科研公司按照“覆蓋全域化、操控遠程化、應用全警化、作業常態化”的思路,共同打造了“城市全域化無人機巡航工作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在不同區域布設了漫游基站,實現了無人機信號的全市域覆蓋和穩定傳輸,復雜地形下也沒有死角。”王慶解釋,“另外,就是在全市多地部署起降點,民警在作戰指揮中心遠程控制無人機起飛,規劃航線自主飛行,足不出戶就可通過操縱云臺對地面進行偵察、取證、搜索、監控。無需再攜帶無人機趕赴現場,大大提升了響應能力、滯空時間和作業半徑。”

固定翼無人機航程遠、覆蓋廣、續航久的戰略價值得到充分發掘,成為城市上空應急處突、指揮調度、巡查監控的空中堡壘。王慶說:“距離駐地15公里直線距離范圍可在13分鐘內抵達現場,10公里范圍在9分鐘內到達,5公里范圍可在6分鐘內到達。”此外,依托威海市公安局建設的全域LTE無線專網系統,視頻圖像可實時同步推送至各級指揮中心、移動指揮車輛和基層民警的警務終端。

目前,警務航空大隊配備有旋翼、固定翼等各型無人機30余臺,單架次可完成對50公里線路、100平方公里區域的空中巡查,實現了“定點起飛、全域覆蓋、遠程操控、快速響應”的效果。


分享到:
點擊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