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鷹眼”來了 陜西全面開展無人機環境執法為促進陜西省的生態環境執法工作質量和效率,自去年以來,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就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無人機執法試點準備,包括駕駛員培訓、考取飛行執照、空域審批、編制重點涉氣企業重污染減排無人機專項執法工作方案等多項工作。 科技助力生態環境執法工作 基于無人機數據+企業過程控制+在線監測系統綜合運用的監察模式是無人機執法的一個亮點,可以實現大范圍布設,適用于精細化排污設施的監管。 近日,我省銅川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在銅川市新耀污水處理廠附近的一處空地上,開展無人機執法工作。經過起飛前例行檢查后,一架無人機按照銅川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預先設定的飛行航線,在企業上方開展巡航執法作業。操作員通過執法終端《遠程過程管控軟件》查看企業環保設備的運行數據,當無人機拍攝的企業生產及污染處置畫面需要研判分析時,執法人員可以調取在線監測與企業工藝和污染處置的實時及歷史指標數據進行比對,以此來判斷企業的環保設施是否正常運行。 在工業企業復工復產之際,銅川市生態環境局多次利用無人機開展區域生態環境監察工作,主要針對工業企業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秸稈禁燒、水污染防治、水泥企業礦山生態恢復治理等方面進行巡查,助力生態環境執法工作。 從元月份開始,韓城市生態環境局也利用無人機對工業園區集中開展了大氣數據采集,并利用無人機測繪系統對工業園區進行模擬建模,通過比對模型掌握工業園區的污染動態,體現出無人機對大氣污染可以追溯源頭的監測優勢。 咸陽市也近日在生態環境執法檢查中首次使用了無人機,重點對興平市重點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空中巡查。 安康市利用無人機對中心城區漢江沿線排口進行“飛檢”。 無人機環境執法守護碧水藍天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按照生態環境部出臺的《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免于企業現場檢查、減少企業現場檢查,以減少企業因疫情受到的影響。但對偷排偷放、主觀惡意排污的企業仍要持續加大查處力度。我省生態環境部門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推行“非現場監管”。通過利用無人機開展環境監察執法,既解決了以往環境監察任務重、區域覆蓋面廣這個難題,又實現了環境執法從平面巡查到立體巡查的突破,大大提高了執法質量和效率。 目前,陜西省關中六地市各配備1架無人機,2位“機長”,全面開展無人機環境執法檢查。從疫情發生到現在已經累計飛行95架次,飛檢企業數量182家,發現問題線索31個,立案8起。 下一步,我省將開展關中重點涉氣企業重污染減排無人機專項執法,進一步落實無人機常態化飛行巡查,以科技手段助力生態環境執法工作,守護藍天碧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