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無人機智能巡檢持續推動線路運維數字化轉型

國家電網陜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全省共計運維330千伏輸電線路一萬兩千多公里,線路分布廣面積大,山區、丘陵等特殊地貌多,人工巡視非常困難,輸電線路運維壓力極大。

1.jpg

  為響應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關于印發2022年輸電線路無人機規模化應用工作方案的號召,實現輸電線路數字化巡檢業務轉型工作,需加大輸電線路無人機點云建模的力度,加快推進無人機在輸電線路運維工作中的應用和普及。陜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輸電運檢分公司,率先突破技術攻關,為陜西地區無人機激光點云建模開展輸電線路運維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jpg

  凌莊I線線路隱患排查工作

  與變電設備相比,輸電線路有其自身特點,具有線路點多、面廣、距離長等特點。作業區域多為大山高嶺的高風險線路,要求短平快地巡視,每月都要對桿塔本體及通道進行一輪巡檢,路途艱險,人員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傳統人工巡視作業面臨很多無法克服的問題:

  1、作業方式陳舊,純人工巡檢耗時更長;

  2、對通道內樹木隱患、交跨距離無法精確采集測量;

  3、山區線路較長,人工無法完成整個通道的精細化巡視;

  4、人工巡視質量參差,不能有效反饋線路真實問題;

3.jpg

  陜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輸電運檢分公司采用經緯 M300 RTK無人機搭載大疆禪思L1激光雷達,利用無人機開展輸電線路點云建模工作。工作人員到達桿塔線路附近,做好安全準備工作后起飛作業,大疆經緯 M300 RTK無人機基于厘米級RTK定位技術,大疆禪思L1搭載 Livox 激光雷達模塊,應用高精度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對輸電線路進行全線掃描并獲取三維信息,對線路、鐵塔以及電力線路通道內的樹木、建筑等物體信息進行采集。

4.jpg

  工作人員將采集回來的點云數據,導入大疆智圖中,生成點云模型,通過對模型的分析,找出隱患點,根據隱患點進行消缺,大幅度提升線路巡檢的準確率和效率,同時也有效降低了巡檢人員的作業難度。

5.jpg

  以前人工巡視需要花費1-2個小時才能完成的線路通道巡視作業,現在采用大疆經緯M300無人機搭載大疆禪思 L1激光雷達,5分鐘就能巡視完成千米檔的輸電線路,根據模型數據10分鐘就能精確生成隱患報告,整個作業流程不超過30分鐘。

6.jpg

  大疆經緯 M300 RTK搭配禪思 L1 有效提升了輸電線路的建模采集效率,助力國網陜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1天時間就完成了330千伏凌莊I線138公里線路通道隱患排查的工作,共排查出問題213處,規避人工巡視盲點134處,高效精準地完成了巡檢任務。

7.jpg


8.jpg

  330千伏“劉天關”線路

  在我國首條330千伏“劉天關”輸電線路投運50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陜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加快了輸電線路智能巡檢的數字化轉型,為促進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服務社會民生、科技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時踐行了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光榮使命。

9.jpg


分享到:
點擊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