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疆機場設計:如何煉就強大的可靠性?大疆機場發布以來,累計測試超 140 萬架次,已有 300 臺機場在各地穩定運行。在應急消防、能源、交通、工程建筑等領域,大疆機場 7*24 小時守護,實現自動飛行作業。大疆機場主要由艙蓋、停機坪、氣象站、主控模塊、RTK 模塊、供電系統、空調系統、通訊系統組成,配合經緯 M30 系列機場版無人機,使用大疆司空 2 ,即可使機場完成自動化作業。今天一起揭秘大疆機場的設計亮點。 大疆機場艙蓋閉合狀態的長寬高尺寸為 800mm x 885mm x 1065mm,占地僅 0.7 平方米,這個尺寸并非隨機選擇。在設計初期,大疆工程師發現,對于安裝在屋頂的機場產品,如果沒有足夠大的電梯直通屋頂,往往需要使用吊車進行轉運,不僅給施工帶來諸多不便,用戶還需付出額外成本。此外,在狹窄街區,大型貨車運輸產品入場更是困難重重。 基于此,工程師對產品尺寸有了更具體的設想:能不能制作一款可通過普通電梯運輸的機場?而常規 1000kg 載重的電梯門寬一般為 900mm ,大疆機場的尺寸設定由此而來。棘手的問題隨之而來。無人機槳葉展開尺寸大于停機坪,導致回艙時艙蓋無法關閉。于是,工程師在艙蓋側邊設計“槳葉收納結構”,專門用于收納槳葉。設計中,工程師需精確計算槳葉旋轉角度與速度,不斷調整艙蓋開合速度,確保艙蓋關閉時,槳葉被撥槳結構容納,無人機成功回歸艙內。 為進一步簡化施工布署難度,大疆機場還采取一個更大膽的設計:一體化,全機模塊高度集成,不額外架設。然而,機場含有多個結構模塊,一體化設計面臨諸多困難。首先面臨的是信號問題。機場下艙采用鋁合金材料,艙蓋和停機坪皆采用高強度塑膠材料,不僅抗紫外線抗老化、可靠性高,還可穿透信號。得益于此,4 個天線可內置在艙蓋四角,RTK基站則巧妙地“藏”在停機坪下方,保證信號的全方位覆蓋和穩定傳輸。此外,艙蓋還內置了 DJI Cellular 模塊安裝位,即使面對沒有有線網絡的場地,機場也可接入網絡。 為了應對低溫環境,機場所有硬件單板選用耐低溫等級元器件,且皆有自加熱功能。低溫環境下,機場空調系統將輸送熱風,為無人機機身、槳葉除冰。鮮為人知的是,機場艙蓋為空心設計,內外膽通過空氣夾層,能實現更佳的保溫效果。而對于艙外,在溫度交替變化的低溫環境下,風速計和雨量計容易結冰,影響檢測靈敏度。為此,氣象檢測傳感器設有加熱功能,當環境溫度低于設定值時,雨量計和風速計開始加熱,確保其正常檢測。 無論是緊湊一體化的設計,還是高防護等級設計,每一處細節的考量,煉就了大疆機場強大的可靠性,為行業用戶帶來更高效、更省心、更安全的作業體驗。作為大疆首款機場產品,未來,大疆機場將不斷優化升級固件,進一步激發作業潛能。 (文字來源于大疆行業應用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