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輸電線路,巡檢僅需5分鐘!大疆行業無人機助力陜西送變電公司智能運維千米輸電線路,巡檢僅需5分鐘!大疆行業無人機助力陜西送變電公司智能運維 中國發展網2022-12-29 11:23 隨著社會生產生活用電需求的增加,我國輸電線路分布面積逐漸擴大,巡視工作量大幅提升。輸電線路分布區域復雜多樣,傳統的巡視模式無法有效完成巡檢任務,且人員作業安全難以保障,需要全面推動輸電線路日常運維與無人機等新一代技術的深度融合,助力巡檢工作智能化、數字化。 國家電網陜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送變電公司”)主要業務涵蓋電網建設、運維檢修、應急搶修三大領域,其輸電線路運維規模達一萬兩千多公里,類型復雜多樣,涉及地形范圍廣,覆蓋山地、水面、平原、丘陵、沙地等多種地形環境。 ![]() (陜西送變電公司 330 千伏輸電線路運維實景) 在每月都要對桿塔本體及通道進行一輪巡檢的情況下,傳統人工巡視作業面臨很大的壓力: 1、作業方式陳舊,純人工巡檢耗時長; 2、通道內樹木隱患、交跨距離無法精確采集測量; 3、山區線路較長,人工無法完成整個通道的精細化巡視; 4、人工巡視質量參差,不能有效反饋線路真實問題。 ![]() (傳統人工巡檢使用相機拍攝) 為響應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 2022 年輸電線路無人機規模化應用工作方案的號召,實現輸電線路數字化巡檢業務的轉型,大疆合作伙伴西安交遠助力陜西送變電公司將大疆經緯 M300 RTK 無人機與禪思 L1 激光雷達引入到日常巡檢工作中,通過對輸電通道進行掃描與建模分析,能夠高效準確地排查通道樹障、交叉跨越等風險點,大幅提升巡檢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數字化建模是輸電線路智能運維的關鍵,獲取精準的激光點云數據,對于巡檢工作有著重要意義。大疆經緯 M300 RTK 無人機搭載禪思 L1 激光雷達,通過高精度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對輸電線路進行全線掃描并獲取三維信息,能夠實現對線路、鐵塔以及電力線路通道內的樹木、建筑等物體的精細化采集。 ![]() (大疆經緯 M300 RTK 搭載禪思 L1 激光雷達巡檢作業) 將采集結果導入大疆智圖進行三維點云重建,可得到線路走廊地形、地貌、地物和線路設施設備空間信息的精確數字模型。 運維人員可以通過模型清楚掌握通道內部情況,包括桿塔、掛點位置、導線弧垂等;可以精確、快速地測量線路走廊地物(特別是樹木、房屋、交叉跨越等)到導線的距離及導線線間距離是否滿足安全運行要求,及時發現輸電線路和通道的安全隱患,提升線路管理水平,也為相關決策提供可視化依據。 ![]() (大疆智圖 樹障距離測量) 基于高精度的三維輸電線路通道模型,可以進行無人機航線規劃,實現無人機自主巡檢,提升無人機作業效率和安全性。 只需在輸電塔的三維點云或模型上選擇想要巡檢拍攝的目標物,通過設置拍攝距離、拍照角度、相機焦距等參數,大疆智圖便可自動生成該目標物精細化巡檢的拍攝點,并可在預覽畫面中看到在該航點處拍攝到的畫面,有效保障巡檢拍攝質量。 ![]() (大疆智圖航線規劃) 結合場景科學制定多塔巡檢航線,并將航線上傳至帶有 RTK 功能的大疆經緯 M300 RTK 無人機上,無需人工操作,無人機即可按照指定任務,到達預先設置的拍攝點,自動拍攝線路照片。在巡檢完成后,可將照片上傳至管理平臺,管理平臺能夠輔助電力設備缺陷的識別,讓飛手在面對復雜的精細化巡檢作業時更加高效。 ![]() (我國首條330千伏“劉天關”輸電線) 以往傳統人工巡視需要花費 1-2 個小時才能完成的線路通道巡視作業,現在采用大疆經緯 M300 RTK 無人機搭載禪思 L1 激光雷達,5 分鐘就能完成千米檔的輸電線路巡視,且根據模型數據 10 分鐘就能精確生成隱患報告,整個作業流程不超過 30 分鐘。僅用 1 天時間就完成了 330 千伏凌莊 I 線 138 公里線路通道的隱患排查工作,共排查出問題 213 處,規避人工巡視盲點 134 處,高效精準地完成了巡檢任務。 在我國首條 330 千伏“劉天關”輸電線路投運 50 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陜西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加速了輸電線路智能巡檢的數字化轉型,踐行了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光榮使命。 未來,大疆也將攜手廣大合作伙伴不斷創新,用先進技術和專業解決方案推進電力智能化巡檢的數字化轉型,助力電力巡檢場景無人值守大規模應用,加速無人機機場+網格化巡檢作業,真正實現電力巡檢作業“無人化” |